法院就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发出司法建议书

作者: 唐志鹏、叶鸿韵    发布时间:2024-06-18  访问次数:458

  日前,硚口法院向区教育局、文旅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科经局四家单位发出硚法建﹝2024﹞1号司法建议书,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监管提出治理建议。

 此司法建议的提出源起于一起培训合同纠纷。今年年初,小刘为孩子明明(化名)报名参加篮球培训班。培训期间,明明被医院诊断患有骨科疾病,需手术治疗且不宜剧烈运动。鉴于孩子因客观原因无法继续参训,小刘要求培训机构退还剩余课时费,但培训机构以明明患病并非培训所致为由拒绝退还,小刘遂将培训机构诉至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

 审理过程中,法院发现双方所签订的合同并不规范,未明确约定相关情形的退款事项,才导致了这场纠纷。虽然该案最终顺利调解,培训机构退还了剩余课时费,但此类纠纷却进入了法官的视线。如何有效治理行业弊病、促进非学科类培训行业健康发展,成为硚口法院关注的问题。

数据赋能,以案促治探病灶

 为此,硚口法院梳理统计相关案件的案涉企业、成讼原因、诉讼金额、培训机构所在地、培训课程内容和机构经营状况等信息,希望能找到此类案件的成因和共同点,从源头上来解决问题。

 据统计,2023年1月1日至2024年3月20日,硚口法院共受理教育培训合同类纠纷93件,其中,因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引发的纠纷48件,申请破产清算4件,涉及数十家培训机构和数千名学生及家长。

 通过数据研判、细致分析,硚口法院发现,此类纠纷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培训合同不规范,退费难;

 二是超时段、超限额收取培训费;

 三是无证经营情况仍然存在。

能动司法,府院联动把脉象

 “对于非学科类校外培训乱象,如果不及时治理,既不利于教培行业发展,也会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造成阻碍。”

微信图片_20240618150942.jpg 硚口法院发出司法建议书

 “病灶”找到了,方可对症下药。硚口法院决定从“前端”入手,联合相关行政单位共破难题,正式向区教育局、文旅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科经局四家单位发出硚法建﹝2024﹞1号司法建议书,从“明确培训合同,规范格式条款”“加强收费监管,设立专用账户”“强化行业监督,落实年检制度”和“推动协同治理,建立联动机制”四个方面提出建议,并表示将为各单位提供最大支持,共同推进治理工作。

诉源治理,堵疏结合开良方

 司法建议发出后,四家单位高度重视,迅速采取措施,积极向法院回函。

 区教育局在巡查和接访工作中对非学科类机构问题登记备案造册;区文旅局协调各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制定《工作方案》,反馈整改情况;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专项清理行动,推广服务培训合同范本,加强联合执法、强化部门协作;区科经局配合区教育局开展摸排行动,规范管理有照有证机构,有序清理无证经营机构。此外,各单位还就进一步加强行政单位与人民法院联动协作向法院建言献策。

微信图片_20240618150951.jpg 相关单位向硚口法院回函

 “收到各单位的回函后,法院认真组织研讨,希望能进一步深化此次成效,研究探寻常态长效的工作机制,推动形成信息共享、问题共治的校外培训治理模式。”民二庭负责人称。

 精准提建议,汇聚锦囊计。联动谋大局,标本兼治理。

 法院以案为鉴,归纳汇总案件审理数据,敏锐感知群众现实需求,主动融入社会治理大局,通过司法建议发挥“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的积极作用,是法院做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应尽之责。在今后的工作中,湖北法院将继续充分发挥司法建议的作用,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更大贡献,实现“建议一件、治理一片、服务一方”。

 


编辑: 邓昭玲 曹波
文章出处: 武汉市硚口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