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委员秦前红:制度创新与发展愿景
编者按
湖北省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秦前红,专注法治研究与实践,持续关注湖北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秦教授围绕我省司法实践中制约营商环境优化的瓶颈问题,提出咨询建议。
本期特刊发秦教授的研究成果,以飨读者。同时,诚挚邀请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各位专家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注入法治动能!
教育部重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现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评论》主编,武汉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院长、武汉大学宪法与法治国家研究中心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行政检察研究基地·武汉大学行政检察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司法定位
第一重角色是市场秩序的法治保障。重点突破金融借款、股权纠纷、知识产权等涉企案件的审理甄别。
第二重角色是企业权益的衡平枢纽。通过精准适用《民法典》《公司法》《公平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在各类案件中合理平衡各方利益。
第三重角色是制度供给的创新引擎。通过司法建议、专题调研报告等形式,向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反馈市场监管漏洞,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侵权的惩罚性赔偿、企业信用修复等制度创新。
关于提升涉企案件审判质效的重要环节
一是畅通涉企案件全流程的“绿色通道”。
二是深化繁简分流的改革,提升简易程序、速裁程序、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
三是规范审判时限的管理,对案件审理执行期限变更严格审核程序。
四是缩短司法委托中介的时间。
五是健全协同联动执行工作机制,加强与行政机关信息查控系统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关于提升市场主体法治体验的制度创新
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是湖北省法院的一个重要创举,建议将这一制度规范化、统一化,强化审判流程的监督。
信用是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为了净化经济环境,对企业进行信用惩戒之后,也要考虑对其信用进行修复。
关于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发展愿景
针对平台经济、数字贸易、绿色金融等新兴领域,及时出台司法裁判指引。
着重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打击制假售假、假冒注册商标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做好提前介入、引导侦查、追赃挽损等工作。
通过这些努力,法院将不仅是纠纷解决的“终点站”,更成为营商环境的“优化器”和经济发展的“护航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