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深情于法 解万家纠纷

作者: 殷法杜      发布时间:2006-04-14  访问次数:6737
    湖北法院网讯(作者 殷法杜 编辑 李国清)做好法院调解工作,运用各种方式解决纠纷是人民法院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需要。为此,无数的法官们,牢记司法为民的宗旨,融情于法,用爱心化解千家纷争,保一方稳定,促一方发展。湖北省英山县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副庭长郑俊峰就是他们当中的代表。自2001年以来,他办理各类案件760件,其中调解结案或调解后当事人自动撤诉的案件480多件,大家称他为“调解能手”。为此,他于2005年、2004年被市法院授予“调解能手”、荣记三等功,被县法院多次评为“先进工作者”。

    “四心工作法”    化干戈为玉帛

    郑俊峰同志于1985年参加法院工作,先后在本县南河、杨柳、红山三个基层人民法庭工作,历任副庭长、庭长,长期战斗在审判工作第一线。他深刻体会到,法庭审理婚姻家庭、劳动争议、房地产、侵权损害赔偿、相邻纠纷、合同纠纷等民事案件,如处理不当,矛盾易激化,民事纠纷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为及时地处理好这些形形色色的民事案件,他常常带着亲情化、人性化的色彩调解案件,使当事人心里的疙瘩慢慢解开;并运用多种调解技巧,巧妙化解双方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让多年的纠葛因一笑而泯恩仇。在多年的民事审判实践中他悉心探索,总结出了“四心”工作法。

    一是以“公心”化解矛盾。为了公正处理案件,郑俊峰对待当事人总是不偏不倚,公正执法,赢得了当事人的尊敬。如刘某等50民工诉河北某县古建园林雕塑厂和该县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拖欠民工工资一案。该公司是县政府招商引资的企业,为发展英山旅游业在吴家山天堂寨风景区内兴建道观寺庙群,将武圣宫和民俗文化村等一期工程发包给河北某县古建园林雕塑厂承建,由于该厂负责人王某属一个体工商户,无建筑资质,加之承建过程中管理不善,导致拖欠100多名民工工资60余万元。不少民工多次找两被告协商未果,便到省政府集体上访,后经县委、县政府派员做工作,其中50多名民工才依法提起了诉讼。在审理过程中,郑俊峰同志秉公办事,积极做好民工的“稳定”工作,说服不得违法阻碍和影响该文化发展公司建设项目的正常施工,给招商引资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郑俊峰还早出晚归,到吴家山的50多位民工家中,核实事实,并去年的于寒冬腊月,驱车到河北省寻找王某(美洲),做他的思想工作,促及时偿还民工工资。鉴于二被告之间工程未完全进行结算,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保障部、建设部颁布的有关法规,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说服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先垫付所欠民工工资。通过耐心细致地做工作,当事人之间终于达成了调解协议,民工们欢欢喜喜领到了50多万元的血汗钱。该案被《湖北日报》、《黄冈日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后,社会反响好。

        二是以“诚心”对待当事人。法官应是双方当事人之间最公正最真诚的裁判员。郑俊峰同志常常与当事人心贴心的交谈,刚柔相济的说服教育,从情感与道义的角度与之接近,对弱势群体同情,对强横势力训诫,以情真意切,唤起当事人的良知,在当事人之间驾设沟通的桥梁,从而化解了不少矛盾。如黄某诉郑某(勇刚)交通事故赔偿一案,黄某本是一汽车修理工,在一次外出帮他人修理汽车时,被郑某驾驶的汽车撞伤致残。该县交警部门初步调解,由郑某赔偿黄某治疗费等费用2万余元。后来,郑欠下6000余元就不付了。黄多次催讨,郑也不理不睬。至此,黄提起诉讼。案件受理后,郑俊峰便和书记员张婵去送达诉状副本及开庭传票,但郑是一“打替”司机,经常不在家,一连去了五次,才找到郑某。这时,郑某感动地说:“你们法官替人办案,还真诚心呀!”庭审中,通过宣传法律,双方互谅互让,重新达成了付款协议,后郑某按时付清了欠款。一桩拖了两年多的纠纷,在法官的帮助下,圆满解决了。

    三是以“细心” 调解结案。认真了解和掌握案件中矛盾的焦点和当事人的心态,抓住最佳调解时机,调解结案。郑俊峰根据不同类的案件,采取不同的方法,妥善处理纠纷。家事案件“圆桌”办。在婚姻家庭案件中,他着眼于当事人之间的亲属关系,积极推行“圆桌”式审判,让当事人坐在一起,缓和敌对、仇视心态,增强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了解,然后因势利导地开展工作!商事案件促互赢。在商事案件审判中,他在分清是非、析法明理的基础上,注意分析双方当事人在纠纷形成过程中的功过是非,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宽容互谅,选择最佳的方式解决争议。侵权案件消怨气。劳动争议案件、医疗事故等民事案件,一般矛盾冲突激烈,案件起诉到法院之前当事人之间已经长时间处于“较劲”状态,调解此类案件他认真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仔细审阅卷宗,明确当事人争执的焦点;二是认真分析当事人心理状态,针对争执焦点向当事人细致讲解相关法律规定;三是教育引导当事人以冷静的态度对待对方;四是做好与委托代理人的沟通与交流,争取他们对调解工作的配合,内外合力,实现调解结案。

    四是以“耐心”处理纠纷。要耐心倾听当事人的诉说,适时宣讲法律法规,赢得当事人的信任,化解矛盾。今年1月份,由于铁砂价格上涨,沿河一带的群众纷纷集资入股,购买采砂船只,下河非法开采铁砂,一些铁砂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该县县委、政府及有关行政执法部门多次采取措施制止不见成效。恰在此时,法院受理了某铁砂有限公司诉温泉镇某村村民郭某等几人侵权纠纷一案。案件由郑俊峰承办,在送达副本时,被告敌对情绪非常大,不但拒不签收送达法律文书,还扬言在开庭之日全村人都去“旁听”,看法院如何处理。针对被告的蛮横不讲理,他及时与镇政府取得联系,开庭前与镇干部一起到被告所在村,找被告及有关群众进行座谈,在倾听被告诉说的同时,向被告反复宣讲《矿产资源法》等有关法律知识,讲明其无证开采的违法性。同时,考虑到农民集资20余万元购买采砂船不容易,铁船闲置,势必给被告方造成极大的损失。为此,他耐心说服原告按成本价收购被告购买的船只。通过采取面对面商谈等多种形式进行调解,原告同意收购被告的采砂船,原告的合法开采权也得到了有效保障。2004年他审结的明某诉王某和该县八仙畈碎石场人身损害赔偿一案,被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和湖北电视台《法律在线》栏目作为典型案例进行法律宣传,影响很好。

    一片赤诚之心    舍小家顾大家

    郑俊峰同志长期工作在审判一线,英山的东西南三条河畔都留下了他勿忙的足迹,为了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安居乐业,他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然而,他对家庭却是有愧的。那一年冬月底,妻子要生产了,他却在杨柳镇办案,不在妻子身边,还是热心的同事将其妻送到医院,等他冒雨从乡下勿忙赶到医院时,女儿已降临人世。今年元月,为了帮刘立新等50名民工早日追回拖欠的工资,他冒着严寒,奔波两省几县,串大街,走乡村,寻找河北磁县的“被告”,追讨欠款。妻子打电话他,孩子患了重感冒,需住院治疗;年关将近,家里什么年货都未买,催他快些回来。可他硬是在河北呆了一个星期,直到找到对方当事人王某,办完事后,才于腊月二十五日晚上勿忙赶回家中。妻子骂他,孩子嚷他,他都一笑了之。每当想到这些,他总感到内疚和心酸。今年2月,他的痛风病发作,双脚难以下地行走,院里领导叫他安心休息,躺在床上的他却闲不住,打电话叫庭里送来未审结的案件卷宗和业务书籍,一边输液,一边翻阅书籍,一向支持他工作的妻子眼睛都湿润了。付出总有回报,近几年来,他所审结的各类民事案件,无上访、无缠讼、无超审限,得到了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编辑:李国清    

文章出处:湖北省英山县法院